今天是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欢迎光临本站 全国项目认定中心,专注于中小型企业科技项目申报 网址: www.ahwotao.com

外省资讯

2023年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申报奖励补贴、保障措施

文字:[大][中][小] 2023/5/4    浏览次数:632    


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申报奖励补贴等内容整理如下,武汉市的企业单位可以了解一下,有什么疑问的欢迎致电咨询。

政策咨询热线:1870983457818186061490v同)分公司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茅店山西路创星汇科技园

、重点任务

(一)强化保供惠民,加快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

1.建设优质“菜篮子”产品供应地。推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30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标准化园区示范基地,全市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基地、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区。鼓励商贸流通保供主体特别是国有大型商超在武汉都市圈和省外城市共建“菜篮子”保供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2.高水平建设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全市每年新建或者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30个以上。推进全国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农产品集散地,支持农副产品大市场提档升级,支持新洲区建设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宽产销对接渠道,构建立足武汉都市圈、辐射区域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供销社,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二)聚焦加工升级,引领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

1.保障加工原料量足质优。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培育推广粮油、蔬菜、畜禽等加工适用型品种。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加强与重要农产品产区合作,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2.建设完善产地初加工设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主体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配套建设初加工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3.推动精深加工提档升级。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加快发展各种休闲食品、预制菜肴、功能性食品和生物产品等,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4.促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和中央厨房产业园,支持企业构建中央厨房,推出筵席、家宴、学生餐等团餐类型,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预制菜品。推动预制菜消费市场发展,构建企业端食材一体化供应、消费者端产品多元化消费格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5.推进食品细分化发展。树牢大食物观,依托武汉食品科研院所等平台资源,加强食品学科与产业需求对接,推进食品细分化、多元化发展,鼓励食品龙头企业从口感、营养、健康等方面入手,开展功能性食品研发。(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三)突出研发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1.充分发挥武汉农创中心平台作用。依托农业农村部分子育种、微生物农药创制实验室及华中动物生物制品、生物基因指纹鉴定国家级公共研发平台,发挥院士专家团队领军作用,加强生物种业、高抗疫苗、多倍体育种、高效酶制剂等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农科院,东湖高新区管委会)

2.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创制。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攻克农产品加工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加工、包装、生物和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创新绿色加工技术。鼓励大型加工企业研发创制食品定量包装、连续灭菌与食品加工前处理等设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3.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市农科院、湖北洪山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提高先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以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大涉农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农科院,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4.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将数字技术嵌入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提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区1—2个,建设数字蔬菜基地、数字渔场、数字畜禽养殖场30个以上。整合涉农数据资源,建设市级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产业信息“一张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四)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多元发展合力

1.打造农业新“三品一标”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做精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建立品牌集中推介机制,支持开设“江城百臻”品牌体验店、智能售货点及电商平台,打响“本真武汉味”市场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武汉农业集团,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2.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头部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开展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效能。鼓励乡创客、网创客、智创客返乡入乡创业,拓展乡村振兴人才导流回乡工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入股或者合作方式兴办现代都市农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人社局、市地方金融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3.构建利益联结共富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头部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和上中下游经营主体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引导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五)拓展农业功能,构建景城乡融合新格局

1.精准定位“农业+文化”主题。各区结合实际凝炼乡村文化主题,打造“木兰故里,山水黄陂”“诗画田园,生态江夏”“问津千年,花样新洲”“临空之都,梦里水乡”“知音故里,休闲乐园”“智慧农都,动感车城”等特色品牌,形成各有千秋、相互协同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2.丰富休闲体验产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重点提升紫薇田园、木兰花乡等都市田园综合体功能。加快“农康旅”融合发展,构建“医、游、食、养”一体的现代“生态+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工农旅”创新融合,建设科教基地、实践基地、观光工厂、生态休闲、渔业综合体等项目。(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3.提升乡村休闲游发展水平。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休闲农业品质。构建乡村休闲旅游业态体系,打造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推进乡村休闲游全域化、乡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和乡村消费业态多样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六)共谋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1.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收储和“五化”综合利用,完善农牧结合的“猪沼果(菜)”生态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广生态健康种养殖模式,打造生态循环示范基地,形成现代都市农业减排固碳“路线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2.推广绿色生产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推广高效施肥施药方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探索开发农业碳汇项目,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开展生态价值核算,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3.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人工驯化养殖长江刀鱼(长颌鲚)、江团(长吻鮠)、草鳊(长春鳊)、土憨巴(沙塘鳢)等野生鱼,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恢复补充鱼类种群数量,改善优化水域群落结构。加强“数字江豚”生态建设,推动打造“数字江豚”武汉城市文化IP。(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共同推进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和有关区为成员的现代都市农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办公,统筹指导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切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二)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现代都市农业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各级财政涉农专项资金。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优化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涉农信贷金融产品,创新资本投融资模式,发挥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科创基金作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新编区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和完善“点状供地”、设施农业用地政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地方金融局,市税务局,武汉农业集团,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双招双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农业头部企业,建立市级农业项目库,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加强招才引智,开展“专业人才智汇基层”“乡村振兴院士行”等活动,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每年培育优秀现代农业人才50名。落实人才政策,强化“引育留聚”人才效应。(责任单位:市人才工作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宣传推介。大力推介武汉良好资源条件和优惠政策,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建设。加强线下线上联动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提升武汉现代都市农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
百度统计